凯发K8电化

职工文苑

家乡的海红果
发布时间:2025-08-07    作者:刘 强    浏览量:23     分享:

秦晋蒙三省交界的黄土高原边缘,海红果如同这片土地的印记,悄然生长着。它们不挑水土,在陕西的坡地、山西的崖畔或是内蒙古的梁上都能扎根,而我的家乡陕西府谷,正处在这“鸡鸣闻三省”的核心处,黄河从城边拐过一道弯,把对岸的山西、内蒙古的远坡和脚下的黄土梁连在一处,坡上坡下的海红果树,便成了这片交融土地上最常见的景致。

微信图片_20250811161956.jpg

这些海红果树,枝干算不上挺拔,多是斜斜地往有阳光的方向伸,树皮像被风沙磨过的老牛皮,沟壑里积着经年的尘土。春末开出细碎的白花,星星点点藏在新叶里,不惹眼,落了也没人特意留意。可到了秋凉,就换了模样——先是青果在叶底攒着劲长,等白露一过,像被谁撒了把红颜料,一颗接一颗地转了色,有的红得透亮,有的红里带点土黄,沉甸甸地坠在枝丫上,把细枝压得弯弯的,风过处,果子碰着果子,发出闷闷的“当当”声。

家乡的土地多为山地,海红果树就杂生在田埂边,或是荒坡上。田埂上的果树,树干常被农具蹭得溜光,靠近根部的地方,还留着牛羊啃过的牙印。荒坡上的则更野,枝桠乱伸,有的甚至从石缝里钻出来,半边树干嵌在石头里,照样挂得满枝红果。

熟透的海红果,蒂把松了,一阵大风就能吹落不少。掉在黄土里的,很快沾一层泥,被来往的脚底板碾烂,红汁混着土,在地上洇出一片片暗痕。掉在石缝里的,能存上些日子,表皮皱了,味道却更浓,酸里带点发酵的甜,常有麻雀飞来啄食,啄得果皮碎屑掉一地。

当地人对这果子不算娇惯,很少特意施肥修剪,就任它自然生长。收秋的时候,谁路过了,顺手摘一把揣在兜里,干活累了,拿出来嚼两颗,酸劲窜上来,倒也解乏。实在结得多了,就挎个红柳筐子来摘,回去倒进大盆里,用清水淘洗干净,倒点儿散白腌上,封在瓷罐里,冬天农闲时,捞出来当零嘴,或是切成两瓣儿,拿针线串起来挂在窗檐上晒干,能吃到来年春天。没被摘走的,就留在枝头,被秋阳晒得越来越皱,被冬雪盖了又化,最后在某个回暖的日子里,“啪嗒”一声掉在地上,很快被来往的牲口踩进泥里,成了来年的肥料。

它们就这么年复一年地长在山峁上,不金贵,不惹眼,像这块土地上的寻常日子,扎实、本分,带着点涩,又透着点甜。黄河水在城边日夜流淌,风从三个省份的方向吹来,而海红果总是准时在秋日里红透枝头,像给这片交融的土地,系上了一条不会褪色的红绳,一端拴着秦晋蒙的风,一端拴着家乡人民心里那点踏实的甜。